Distributed Cloud

不讓「無法上雲」成為轉型阻礙,IBM 的分散式雲端服務將成為未來數位主力


2019 年,IBM 斥資 340 億美元收購開源系統供應商紅帽(Red Hat),創下美國科技業第三大收購案。IBM 收購紅帽便是看重其企業級 Kubernetes 管理平台——OpenShift,作為多雲/混合雲的終極解方。IBM 這一步棋下的妙,靠著紅帽技術特長,在數位轉型時代可以更靈活地協助自家客戶運用雲服務,走過數位轉型的技術部署關卡。

隨著公有雲、混合雲的服務逐漸成熟,這幾年更成為數位轉型指標。然而 IDC「2021 台灣企業 IT 轉型大調查」顯示,台灣目前仍有超過 70% 的企業使用傳統 IT 架構,IBM 大中華區公有雲技術總監陳威皓指出,傳統 IT 系統在維運效率或資安防護上都不利於數位轉型,唯有上雲才能因應新世代需求。

儘管企業了解上雲的必要,但受限於企業資源配置和法令規定,目前台灣只有 20% 左右的企業工作負載使用雲端。以政府機關、金融機構、醫療院所為例,這些組織不是被規定資料不能出境,就是要能實地查核紀錄;此外,對於公有雲的資安疑慮與服務受制於供應商,也導致數位轉型之路崎嶇難行。

「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必須導入分散式雲端技術。」陳威皓說明,而 IBM 基於紅帽 Kubernetes 原生的服務,正是分散式雲端的最佳發揮環境。

70% 企業仍用傳統 IT 架構,分散式雲端可以為這些企業帶來數位創新爆發力
根據 Gartner 的 2021 年度 CIO 議題大調查報告,IT 成為加速推動企業數位轉型的關鍵推手,其中,分散式雲端的投資一舉躍升至第四名,可見企業對於彈性 IT 架構的需求與重視。

分散式雲端技術是將公有雲服務部署到自選的 IT 實體位置中,由公有雲服務供應商負責系統的維運、治理和升級。IBM 雲端資深技術顧問吳顯忠便分享,分散式雲端之所以能成為未來雲端發展主流是基於:

1. 分散式雲端技術仍使用企業自有的 IT 系統,因此企業過去的 IT 投資可以獲得充分保障,可避免在上雲後既有的 IT 系統面臨無法相容而閒置的問題;
2. 資料不能出境與需要實地查核等法令限制,可透過分散式雲端架構,將公有雲服務落地應用於企業設備上,避免資料出境問題;
3. 企業所開發的應用程式不會被綁定在單一公有雲服務供應商,也讓企業的 IT 架構自主性更高;
4. 系統管理由專業的雲端服務業者負責,企業可以省下大筆 IT 管理成本,將資源投注在應用程式的開發與維運。

IBM 在 2020 年度 THINK 大會上由執行長 Arvind Krishna 正式介紹 Cloud Satellite,主打把分散式雲端技術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,讓企業用自己的 IT 系統,就可享受公有雲服務。陳威皓介紹,「這是由 Kubernetes、資料、AI 及安全服務組成的核心集合標準化作為服務,並透過 IBM Cloud 集中管理,讓企業用單一窗口就可以全面透視所有環境。」

企業創新 IT 架構應該注意:高彈性、低延遲、安全第一
對於 IBM 來說,隆重推出Cloud Satellite 產品的目的在於幫助客戶創造 IT 管理的最大價值。其中, IBM 認為協助客戶在內部部署、邊緣運算以及公有雲環境中,隨處一致部署與執行來自任何雲端供應商的應用程式最是痛點。「無論是從邊緣端、地端到多雲架構,IBM Cloud Satellite 都可協助企業將公有雲服務輕鬆部署到自家的 IT 環境中。」

陳威皓指出, IBM Cloud Satellite 除了具備分散式雲端技術的上述特色外,企業還可以享受三大優勢:

其一,在資料庫、容器化管理、DevOps 與 AI 等公有雲服務導入至地端、邊緣或公有雲等分散式環境中後,企業的應用程式可以依據所需建置運行,大大提升系統彈性;


其二,後端管理平台可以同步存取地端系統的資料,並在高效環境中分配各地端的工作負載,就近傳輸數據與並提供 AI 服務,降低傳遞延遲性;

其三,可享有 IBM 長年深耕企業 IT 領域所累積的技術基礎,包括 IBM 可支援各種雲服務供應商環境、以單一控管介面提供自動化控制、運維、治理、更新、升級等服務,並有業界最高安全加密級別(FIPS 140-2 Level 4)的資安能力。

此外,針對資料的權限與層級,更是近年 IT 治理趨勢的重中之重,IBM 在功能設計上也考量到可讓企業自行選擇資料共享程度,可藉此建立起效能與安全兼具的分散式雲端架構。 

企業要利用 IBM Cloud Satellite 打造分散雲端架構非常容易,只要先利用 Red Hat 的 OpenShift PaaS 平台,在內部建立起初步雲端環境,再透過中介軟體將 IBM Cloud Satellite 複製到地端,就可完成一鍵部署,相較於市場上現有的分散雲端架構,IBM Cloud Satellite 對 IT 系統的規格需求更低,且更為開放,可大幅提升架構的使用彈性。

本來不敢思考上雲的企業,現在都可以大膽想像自己的創新未來
陳威皓認為,銀行、醫院、政府等分支機構多、或是需要就近服務客戶端的企業組織,是 IBM Cloud Satellite 最能發揮其效益之處,「另外跨國企業也可以利用 IBM Cloud Satellite 的特色。如全球最大的海運公司,就用這套平台整合各港口的 IT 系統,提升管理綜效。」

隨著多雲架構成主流,以及越來越多的「雲端原生企業」進入市場,企業數位轉型與雲變得密不可分;尤其根據 IDC 統計,亞洲積極進行 IT 轉型,未來五年內各產業與雲端應用將經歷重大變革——多雲架構將更加普及。IBM 藉紅帽的專業技術架構一舉進攻 Kubernetes 環境,並陸續推出新的雲服務,幫助大小企業突破資料法規限制享有同等於上雲的服務,提升客戶數位韌性。

轉載自:https://buzzorange.com/techorange/2021/01/29/ibm-cloud-satellite-service/